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李煜和苏轼各写下首《蝶恋花》,都有千古名句,到底谁更有水平?

zooyong7小时前知识文章1

说苏轼是宋词一哥,想来持不同意见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苏轼写词能婉约、能豪放,在两宋文人中,论单篇实力辛弃疾、李清照等人或许有些作品能与之相媲美,但论整体实力,他们都是难与苏轼相比的。

而放眼千年文坛,如果硬要找出词作整体实力能与苏轼相比较的,个人觉得唐宋之间的一个牛人或许可以拿来一说,他就是李煜。

作为一位君王,李煜是失败的;作为一个词人,李煜是个“神话”。李煜存世的词作,一共只有30余首,但其中的名句数量却非一般文人所能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每一句都拿出来都是绝对的经典。

一个是词中之帝,一个是宋词一哥,李煜和苏轼在同一个词牌下,就同一意象写词,谁更有水平呢?本期笔者就来和大家说两首经典《蝶恋花》:

我们先来说李煜的词。李煜这首词是夜里散步,一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词的上阕,先由“信步”开篇,词人信步走在池水岸边,看着清明过后的暮春之景,心中一片伤感。此时,天空飘来数点雨细雨,朦胧薄云淡月来去飘动。在这上阕中,最有意思是一个“闲”字,明明是心中愁苦,伤春惜时,却用闲字来形容自己的状态,很显然他并不是真的闲,而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不得不闲。

词的下阕,李煜发明了一个经典意象:秋千佳人笑。词人突然听到远处传来荡秋千的声音,伴着阵阵轻轻的笑声。这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平静,也让词人心中千头万绪。她笑得那么开心,可是自己却一片痴心无处寄托。最后的落笔,词人的感情升华,“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只轻轻一笔,就让之前所有的写景、叙事都成了情语,高明!

自李煜发明了“秋千佳人笑”这一意象后,后世不少文人都有过模仿,但仿出水平的却不多,直到100多年后,苏轼模仿出了这首《蝶恋花.春景》。论名气,苏轼这首词确实胜过李煜。但大家仔细品读其中“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一句,显然是模仿李煜词。而整首词的意境,也相差无几。

苏轼词的上阕,也是写暮春之景,引入了花、燕、杏、柳等多个意象,比起李煜词似乎更加丰富一些。但显然并没有李煜的“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凄美。苏轼词更直率,而李煜词更具婉约之美。

苏轼词的下阕,同样是秋千佳人笑,李煜是“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苏轼则直接是“墙里佳人笑”,个人觉得论意境之美,苏轼也差一点点。

那么苏轼词到底有何优点,能成为千古名作呢?原因就在于词中体现的乐观和豁达,以及理趣。李煜词是纯写景抒情,而苏轼词的内核显然超越了这一点。同一个意象,他能提到“天涯何处无芳草”,得出“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样的思考,这是李煜没有无法做到的。

综上,就这两首词,客观地说各有优势,高下难分。论文采和意境本身,笔者认为李煜胜出。只说上阕写景部分,就远非一般词人所能及。李煜词通篇都在写“愁”,却并没有点破它,真正地做到了一切景语皆有情。论精神内核,则显然苏轼更胜一筹,其中的名句安慰了后世不少失意人。这样两首作品,大家更喜欢哪首呢?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

看看都励志的短句子大全,唯美正能量经典语句

一 * 梦想尚未实现,远方尚未抵达,便不要停止奋力奔跑的脚步,努力永远都不晚!二 * 生命应勇敢如一面墙,固守此刻的平淡,坚守足下的土地,省略去那些匆忙的脚步,无视的目光,无悔的去保护我们爱的人,并甘...

陌上花开 钱镠深情艳千古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夫人回家省亲,吴越王钱镠一封九字情书,铺开无限怜爱。今天,我们读到这里,依然能感觉到温暖的包围:春天来了,野花开了,亲爱的,你好慢慢回来了……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此语:艳称千古...

苏轼的《陌上花》,改写了三首,成诗三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时期知名大文豪,曾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出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至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龙图阁学士、知...

前女友用古文发微信,如何回复?网友回复太有才了

豫荐你,豫荐奇思妙想。小编的一个朋友,文化程度不高,高中都没毕业就辍学了。但是人小子命好,桃花运不断。他偏偏被一个学中文的女硕士看上了,分手后,他又傍上个富婆。这天,朋友突然告诉我前女友给他发了一条微...

苏轼很著名的三首“民歌体”小诗,背后藏一段200年前的爱情故事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这一期给大家分享大文豪苏轼改变民歌写下的三首清新脱俗的小诗。这三首诗渊源来自浙江附近的民歌,而民歌又来自于五代十国年间一个温柔美丽的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李绅的《悯农其二》,详细讲解

李绅以《悯农其二》为农民发声,用短短二十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呼吁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对于我们现代来说,吃饭吃多少做多少,吃多少点多少的呼吁是一样的。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