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原创诗词:众诗友同题端午节,一起领略古今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有着悠长的历史文化渊源。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来迎接端午的带来。从古至今,有不少的诗人留下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诗篇。

众诗友同题端午节,一起领略古今端午节的民俗风情!

七律-吊汨罗

文/万里云

雲漫风凄怅吾曹,汨罗呜咽缅贤豪。

三湘吊古怀遗恨,四水悲歌涌浊涛。

祭祀英魄沾剑气,击波飞棹鼓声嚣。

今逢盛世欹天问,碑表华章赋楚骚。

辛丑端午思怀

文/帅在铁

农庄夏季植苗儿,堤岸风蒲艾草蕤。

异地安居陪后代,心思故土祭亲慈。

题诗韵味搜名句,咏唱琴弦顾养怡。

碧水涟波殚屈子,而今往事少怜悲。

今又端午

文/许碧霞(江西)

艾符奠酒祭端阳,楚粽盘香棹影长。

报国《卜居》寻美政,《招魂》振桨渡舟场。

《离骚》不再人间憾,《天问》犹存汨水凉。

但使风流岁岁在,年年今日舞苍茫。

鹧鸪天-端午陈事

文/许碧霞(江西)

艾绿蒲香箬叶长,帖符裹粽又端阳。

先贤哀郢身心累,后辈招魂舟棹忙。


天问尽,九歌亡,离骚一曲掩沧桑。

今人不解当年事,岁岁窥寻始未央。

端午诵楚辞

文/李遂生

千古煌煌不朽诗,汨罗投水树丰碑。

离骚曼妙鸿鹄志,天问神奇浩渺思。

七谏君王无识相,九歌桂棹不亲辞。

情怀广阔难容楚,万载传扬端午时。

端午咏屈原

文/李遂生

端节临期蒲艾香,大江南北缅思长。

九歌悲怆谁听取,一颂坚贞橘痛伤。

殒命汨罗天问讯,飞舟忌日粽迷航。

古今泣血忠君吏,谁为丹心赋乐章?

鹧鸪天-端午魂

文/管恩锋(山东)

三角粽粑山艾香,清纯米酒佐雄黄。

冤魂一代说前事,骚客千年诉别伤。


星错落,夜苍茫。保家卫国赴边疆。

汨罗江上冲天问,何日归来建故乡。

端午

文/管恩锋(山东)

糯米粽包沉水中,一声天问跨时空。

江山变幻沧桑路,多少悲欢情未终。

鹧鸪天【临江祈愿】

文/刘柏荣

五月羊城暴雨天,步栏寒径驶河前。

江心水涨疏舟楫,岸线人稀逛浦滩。


风虐虐,日昏昏。疫魔再度犯家园。

端阳将至祈瘟去,祷赛龙舟祭昊乾。

七律【端午节诵屈原谈古】

文/刘柏荣

又逢夏节过端阳,怀缅诗宗忆国殇。

章创楚辞传族世,文开骚体衍炎黄。

法推贤举倾心血,秦抗齐联力主张。

芈氏权谋如得纳,邦家不会出人皇。

东湖端午龙舟赛

文/马晓琼


翘首岸人湖上望,龙舟齐棹士争先。

九歌摇浪声声越,绝响千年喧楚天。

钗头凤-端午抒怀

文/玉兔

青衣裹,银丝锁,栆儿甜美中间卧。

忠魂魄,心安着,国强民胜,九天龙跃。

乐,乐,乐。


今时个,千般妥,任人鱼肉焉非我。

云间雀,宇清廓,青砖红瓦,小桥楼阁。

诺,诺,诺。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973121072623534595"></script>

相关文章

经典的人生励志名言送给自己,用微笑带过一切,用努力去说服明天

1、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2、我站在这里,不等太阳不等风,只等你,能遇见就珍惜,遇不见就努力。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

陌上花开 钱镠深情艳千古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夫人回家省亲,吴越王钱镠一封九字情书,铺开无限怜爱。今天,我们读到这里,依然能感觉到温暖的包围:春天来了,野花开了,亲爱的,你好慢慢回来了……清代学者王士祯称赞此语:艳称千古...

苏轼的《陌上花》,改写了三首,成诗三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是北宋时期知名大文豪,曾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年),出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祐四年至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龙图阁学士、知...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若问你最深情的古诗文是什么?你会说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或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等。但我却说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钱镠、苏轼与“陌上花开”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出朝,来到了美丽的杭州(那时候叫临安)任通判。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他在杭州作《陌上花三首》: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最深情的想念,莫过于此

▎对老婆说的一句话,温柔了一千年如果老婆出差一个月,你会对她说什么?“老婆,出门在外,多喝水……”“老婆大人,我会想你的……”“宝贝,等你回来,么么哒……”大约1100年前,一介武夫,目不识书,因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