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若问你最深情的古诗文是什么?你会说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或是“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等。但我却说是“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因为在它背后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在大唐王朝寿终正寝了之后,在到北宋建立,中间过渡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五代十国”。这个时期,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的开国帝王吴越王钱镠(liú)的夫人吴氏,每年寒食节都会回娘家,看望双亲,直到陌上花开才回来。有一年却迟迟未归,钱镠最是念这个糟糠结发之妻,一日他看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至春色将老,想到与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思念。于是,回到宫中提笔写一封书信,其中有这么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想那钱镠虽比不得大唐皇帝的佳丽三千,可是身为一国之君,婉转承欢在身边的人也不会少,但是他却真诚地写信给她,告诉她,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地回来。
虽寥寥数语,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无一字写有思念,并不是我不想你呀,倘若你留得欢喜,我愿在原地等你,且耐些心。
四月江南,她踏花归来,她的丈夫等在无边春色的那头,用温情的目光期盼着她的归来,于是,清风拂面,眼中的山水都见得他爱意流连。
此事传去,一时成佳话。后来还被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百姓四处传唱,其韵凄恻,含思宛转。
百年之后,在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曾去杭州城西的一座九仙山游玩。在那里,他听到人们在唱《陌上花》曲,苏轼听了也为之恻然,很是感动,于是写下了三首《陌上花三绝》这样哀思婉转的诗。其一曰:“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阳春时节,陌上百花绽放,蝴蝶飞舞,江山还是那个的江山,可惜人已不是旧时人。吴越国遗留的百姓已垂垂老矣,出游的女子唱着歌缓缓归来。
苏东坡把这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分成两句,放在诗的首尾,很是匠心。回想当年那个春天,一个阳春的午后,一队人马簇拥着一位仪态雍容的夫人,满面春光,流连于春日里绽放的花朵,一脸的欣喜之色……这时,一匹快马飘然而至,驿者把一封信呈上:“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原来是吴越王嘱爱妻只管消受春色,不必急着回宫。
在一个明媚的午后,庭院内一位静静的坐一千年前的樱花树下。只是再柔情、再动容,吴越王烟逝,爱妻云去,百姓也逝去,老去。但是,那饱含深情的《陌上花》曲还在传唱,背后唯美爱情故事还在流传。
陌上花,就这样开在历史的车辙中,栉风沐雨,浸透艳丽与沧桑,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