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汉代婚恋悲剧的文化解读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名篇,它以紧凑的结构、完整的情节,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婚姻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前有一个小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言刘兰芝为焦仲卿母所遣。然而,将小序与正文相比对,我们会发现刘兰芝是“自求遣归”。
刘兰芝17岁嫁入焦家,“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刘兰芝与焦母婆媳关系紧张,焦母巴不得她早点离开焦家。但这种想法在焦母这方面毕竟还没有挑明,是刘兰芝主动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因此,与其说刘兰芝为仲卿母所遣,毋宁说是刘兰芝主动提出要离开焦家。
对于“自求遣归”的后果,刘兰芝应该很清楚。据她自己说:“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设身处地为刘兰芝着想,回娘家后的日子还很长,除了改嫁以外,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然而,刘兰芝还是主动向焦仲卿提出要离开焦家。如果这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则她在决定自遣之前必然对遣归后的生活有所考虑和安排。
汉代女子改嫁是常见的事情。最有名的便是蔡邕之女蔡文姬,她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回娘家居住。汉献帝兴平年间(194—195),天下丧乱,蔡文姬为乱兵所虏,辗转流落南匈奴,与胡人生二子。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将其赎回,又嫁陈留董祀。据《孔雀东南飞》前的小序所言,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爱情悲剧就发生在建安年间。从当时的社会风俗来讲,刘兰芝“自求遣归”前已有改嫁他人的想法并不奇怪。
我们说,刘兰芝有这种想法,似乎和小序中说刘兰芝“自誓不嫁”相矛盾,其实她“自誓不嫁”似情非得已。在送刘兰芝回娘家的路上,焦仲卿曾与之低头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面对焦仲卿的誓言,刘兰芝不忍心说就此别过,于是才有了“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这番话。但另一方面,刘兰芝也清楚地知道,离开焦家后便再无回焦家的可能,焦仲卿“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云云只是一个空头许诺。由此可见,刘兰芝“自誓不嫁”是话赶话,并不是她的真实意愿。娘家不能久待,又不能重回焦家,再嫁他人这条道也被焦仲卿堵死了。可以说,焦仲卿的“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不但打乱了刘兰芝另嫁他人的人生规划,也将她逼进了一个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