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新解之德行第一陈蕃礼遇徐孺子
夜寒星淡,北风如刀。三两盏浊酒,半壶高碎,卧居书庵,床侧有一闲书《世说新语》。见其中多有诡辩之言,甚是传奇。因此书为文言,念及今人多有不逮,恐不知所云,故强之所为,译成白话,以娱今人。
我自非专家,又非图个声名,只因好奇,故而为之,对错无妨,谤议随人。
德行第一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预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先来说个有意思的词,即此节中所讲的“世范”,这个词随着岁月年华的流失,渐次成了“师范”“模范”。世范者,世人的模范的意思。
陈仲举,即陈蕃,东汉时期的名臣。
此节为《世说新语》开篇之章,又居德行第一。为什么呢?其实也好理解。作《世说新语》者为南宋朝的刘义庆。写书的人一定是个文人,文人都有个怀才不遇的念头,刘义庆又何尝不是如此。故将陈蕃礼遇徐孺子之事放在首节,不过是以期相遇伯乐而矣。
闲话不说,直接译成白话。
陈蕃是一个高人,言行都是当时读书人的“模范”。他只要当了官,就想着“澄清天下”。陈蕃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当太的时候。刚刚到了豫章,还没有到府衙,便问徐孺子住在什么地方,想要去拜访他。
随从主薄对陈蕃说:大家都在官衙里等着大人,希望大人先去府衙。
陈蕃却说道:周武王乘车经过商容巷道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向贤人致意。现在,我要敬重有贤德之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解释一下周武王礼贤商容的故事。商容是商朝末期的大臣,因为直谏,被纣王罢官。武王伐纣之后,因为钦慕商容的为人,便沐浴换衣,亲自驾车前往东鲁拜见。武王未至商容所居之巷,便下车步行。
陈蕃以周武王礼遇商容一事,来说自己求贤之心,亦是成就美名。
唐代诗人王勃在其名篇《腾王阁序》中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说得便是这段故事。
千年已去,再读《世说新语》,亦是如同新书。吾不为名士,故不为名士解。不为稻梁,故不必看阮籍之青白二眼。只为春花秋月,长亭折柳。浮世万千,江开湖阔,知千年前有此之书,有此之人,有此“魏晋风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