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文章 > 正文内容

每天解释一个典故——“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一、典故详细解释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典出东汉陈蕃礼待徐孺子的历史佳话,其核心情节如下:

1. 人物背景:两位名士的相遇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是东汉豫章郡南昌县(今江西南昌)人,出身贫寒但德行高洁,以“恭俭义让”闻名乡里,被称为“南州高士”。他一生隐居不仕,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坚持“非自力而不食”,靠耕种和磨镜为生,却常将陈蕃赠送的粮食转赠穷人。

陈蕃是东汉名臣,历任豫章太守、太尉等职,以刚正不阿、礼贤下士著称。他初到豫章赴任时,甚至未进官署,便率僚属直奔徐孺子家拜访,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以周武王礼遇贤士商容自比。

2. 典故核心:悬榻待贤

陈蕃任豫章太守期间,不接待任何宾客,唯独为徐孺子破例:

特设一榻:在郡府东厢专门放置一张木榻,徐孺子来访时放下供其使用,离开后立即悬挂起来,以示此榻仅为贤者而设。

精神共鸣:两人常秉烛夜谈,陈蕃敬重徐孺子的学识与品格,徐孺子则认可陈蕃“澄清天下”的志向。这种超越身份的惺惺相惜,成为后世礼贤下士的典范。

3. 徐孺子的处世哲学

徐孺子虽隐居山野,却心系天下。他曾徒步千里为病逝的老师黄琼哭祭,不告姓名;好友郭林宗之母去世时,他以“生刍一束”(《诗经》中象征品德如玉的意象)吊唁,令郭林宗感叹“吾无德以堪之”。

他对时局洞若观火,曾对郭林宗直言:“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暗示东汉王朝已病入膏肓,无需徒劳维系。这种清醒的避世态度,与陈蕃积极入世的改革精神形成互补。

4. 文化寓意

人杰地灵的象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以“人杰地灵”概括此典,既赞美南昌因徐孺子而彰显人文灵气,也暗喻人才与地域的相互成就。

礼贤下士的典范:“陈蕃之榻”成为后世形容礼遇贤才的代名词,成语“下榻”即由此而来。唐代诗人杜牧“南州高士是前身,宅边松菊陶潜宅”、宋代苏轼“贤明日登用,清庙歌缉熙”等诗句,均化用此典表达对贤者的推崇。

二、典故出处

1. 正史记载:《后汉书·徐稚传》

南朝宋范晔编纂的《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原文如下:

“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这段记载简明扼要地揭示了陈蕃对徐孺子的特殊礼遇,是典故的核心依据。

2. 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德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亦收录此故事,情节与《后汉书》类似,但更侧重人物对话的生动性。例如,陈蕃初到豫章时与主簿的对话: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此段凸显了陈蕃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急于礼贤的迫切心境。

3.资治通鉴

汉纪四十六,原文如下:

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4. 其他文献

唐代《艺文类聚》、宋代《太平御览》等类书均转载此典;明代《南昌府志》《豫章记》等地方志则补充了徐孺子墓葬、祠堂等地方文化细节。

三、总结

此典故通过“悬榻”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行为,将“人杰”与“地灵”紧密联结,既展现了东汉名士的精神风骨,也为后世树立了礼贤下士的典范。若需查阅原文,优先参考《后汉书·徐稚传》(正史记载最权威)或《世说新语·德行》(文学性更强)。这一典故至今仍活在汉语表达中,如“下榻”一词的广泛使用,正是其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相关文章

修己以安百姓——论语注解 第16o1章

【原文】季氏(1)将伐颛臾(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3)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4)?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5),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6)也。何以伐为(...

收藏 | 46款免费机器翻译平台大集合

46 款免费机器翻译平台大集合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技术课程团队整理(按字母表顺序排列)1. 360翻译网址:https://fanyi.so.com/2. ATMAN网址:https://f...

前女友用古文发微信,如何回复?网友回复太有才了

豫荐你,豫荐奇思妙想。小编的一个朋友,文化程度不高,高中都没毕业就辍学了。但是人小子命好,桃花运不断。他偏偏被一个学中文的女硕士看上了,分手后,他又傍上个富婆。这天,朋友突然告诉我前女友给他发了一条微...

苏轼很著名的三首“民歌体”小诗,背后藏一段200年前的爱情故事

空青写人性一针见血,写生活真知灼见。将古诗词之美带给全世界。【引】这一期给大家分享大文豪苏轼改变民歌写下的三首清新脱俗的小诗。这三首诗渊源来自浙江附近的民歌,而民歌又来自于五代十国年间一个温柔美丽的爱...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自李绅的《悯农其二》,详细讲解

李绅以《悯农其二》为农民发声,用短短二十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呼吁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对于我们现代来说,吃饭吃多少做多少,吃多少点多少的呼吁是一样的。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

搞笑趣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你看懂了吗?

怎么样?这妹子有诱惑力吗?哈哈...有颜值,有担当妹子真的不好找了!怎么样?这种纯天然妹子你还喜欢吗?你是哪其中的哪三个人吗?看的懂吗?滚,你可以毕业了!哈哈...大哥,你的金项链浮起来了!一张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