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手都是这么临帖,效率惊人,针对性极强
大家好这里是头条号我在黄山啊,努力打造全网最接地气儿书法学习频道,让我们一起学习书法,玩书法。
关于临帖,许多人有疑惑,大家都是对着帖临摹,为何他临摹的神采飞扬,我临摹的暮气沉沉,没有生气?
这到底差在哪里?
其实,你与高手临摹差一个认知。今天咱们分享一下这么个认知。
道德经第四十章有句名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什么意思呢?当今社会用哲学解释就是说事物都是变化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事物之间会相互转化,量变变成质变。
古话说: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就是这么个意思。
书法中有没有矛盾关系?肯定有啊!比如大小,欹侧,疏密,收放,粗细,节奏快慢等等。那么,我们在考虑矛盾关系时候就需要辩证的看。对待临摹也需要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日日精进。
下面举例分析一下这个逻辑。
比如上图柳公权的“君”字,我们准备临摹他,我们新手朋友上去一看,哇,柳公权这个字写的好工整啊,很端正。结果上去就写,时间长了写的越来越平庸。为何?
没有辩证的看这个字。
你如果细看这个字,上面小下面大,上面横排竖画有收有放。口字上放下收。上面部分紧凑,下面口疏松。它处处是辩证的。
这些辩证的矛盾关系形成一种呼吸。人活着就要呼吸,呼吸就是呼气吸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你一味收,不放就会压抑,为什么看鬼片时候人全身紧绷?那是因为拍摄过程中都是紧凑局部的成分。场景黑暗密闭,音乐急促……
这道理就像人光呼气,半天吸一下气。这个节奏给的落差很大。
比如你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那个音乐舒缓,一张一弛,很是放松。
书法临摹也是如此,矛盾关系本质就是调节呼吸的一种方法。看到写的稳重的字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别被表面的平静迷惑,你要擦亮眼睛寻找他的变化。
比如一些平稳的篆书,楷书隶书。比如大家有学习赵孟頫的,大家看到赵孟頫觉得岁月静好,风平浪静,如果看不到他的变化,那么写俗气是早晚的事。前面有文章介绍赵孟頫的,学习赵孟頫的可以去看看避避坑。
看到变化很大的法帖你别被表面纵横恣肆迷惑,你要挖掘他维持稳定的法门。
比如一些动态十足的行草书,豪放派隶书等。
比如行书倪元璐傅山他们行草书,如果你光看到他放荡不羁的外边,不去研究他维持稳定的根源,那么写出来的结果就是灵动有余而稳定不足。灵动中还夹杂油滑。更有甚者误入歧途,陷入江湖另类野狐禅。
关键是陷入误区的人不自知,还是认为自己是正路子学的傅山倪元璐,这都是一代英豪……这情况傅山倪元璐看了也直挠头皮……
那是不得法的表现。
这就是反者道之动的内涵。弱者道之用是什么呢?用俗语说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变化往往是从点滴小处开始变化的。学习书法,临摹之处,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味想当然临摹,时间久了形成习气,习气久不医治,变成俗气,艺术中唯俗气不好医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好了,今天咱们就分享到这里吧!
明白了这个道理,相信大家对于书法学习会有个新的看法理解。
祝大家日日精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