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小学五年级必背经典古诗词《凉州词》
凉州词(其一)
[唐]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í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ú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字词注释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原是传唱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写歌词,描写西北的边塞风光和战争情景。
万仞:形容极高。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横吹式管乐器。
何须:有什么必要。
怨:曲调哀怨。
杨柳:指乐府《横吹曲》中的《折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表示挽留。所以古代诗词里多用杨柳抒发离情,表示离别的愁怨。
度:越过。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是汉唐时期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诗词译文
蜿蜒的黄河远远地流向白云之间,孤独的凉州城外是万仞高山。羌笛又何必吹奏哀怨的杨柳曲,春风它从来没有吹到过玉门关。
特色赏折
这是一首歌咏边塞风光的名篇,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前两句写景,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向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一幅动人画面。次句通过“一片”与“万仞”的对比,突出了戍边士卒的凄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做了铺垫。
后两句抒情,借悠悠不断的笛声,用讽喻手法表达了对戍边战士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批评了统治者对戍卒疾苦的冷漠无视。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融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彩,情景交融,妙绝千古。
故事传说
三诗人赛诗
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艺,关系极好。
有一天,三人一起到一座酒楼喝酒,正好有三位歌女准备演唱当时的流行曲目助兴。王昌龄说:“我们三人诗的名气差不多,平时没比过高低,今天借此机会比一比,听听她们唱谁的诗最多,我们就公认他为第一,怎么样?”王之涣和高适齐声说好。
一位歌女连唱了两首王昌龄的诗,王昌龄得意地拍手叫好。另一位歌女唱的是高适的诗,高适笑眯眯地喝了一杯酒。他们俩不约而同地看了看王之涣,都显出胜券在握的神色。王之涣不慌不忙地说:“这些歌女技艺平常,哪里知道什么好诗呢?”他指了一位最漂亮的歌女说:“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诗,我从今以后就再也不和你们争高低了;如果她唱的是我的诗,那你们可要作揖行礼,拜我为师。”寺人多不一会儿,那个歌女出场了。她开口便唱:“黄河远上白云间……”三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