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留下两首诗,击败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导语:一生只有两首诗,只用一篇就击败李白和杜甫,被称为:孤篇盖全唐
可能在生命中,一个动作可能就是一个瞬间;而历史,也有可能就仅仅只是一个人或一个朝代的瞬间。
没有谁能做到永远,身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腐朽,但思想却能跟着历史长河延续千年,经典永流传!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想通过自己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但这种事情并不是光想想就可以的,就好比乾隆皇帝,一生写作无数,但是你知道的有几个?幸好乾隆是皇帝,在政绩上有突出的表现,不然也不会有人去深究乾隆。
不过在历史上作品高产并且质量过硬的人,不是没有,像李白和杜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相信大家在学校的时候,没少接触过他们的作品,“诗仙”李太白,“诗圣”杜子美,他们的诗文在唐朝绝对属于顶尖水平。
不过量大高产才能做到这种地步吗?并不是,唐朝诗人张若虚就是这样一个另类的人,仅仅只留下两首诗,但却将站在了唐朝文化的最顶峰,其中一首诗更是被世人称为“孤篇盖全唐”的存在。
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的这首诗大家也很熟悉,并且以前在做古诗文赏析的时候,没少遇见过这《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总共有254个字,篇幅算是比较长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整首诗的美感,没有一句话会让你感觉是多余的,并且唐诗在古代是要唱出来的,所以这首诗有很强的音律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并没有说其他的,全诗就是在描绘一个字“美”,但这首诗的“美”带给你的不光是的视觉上的感受,而是把你带入一种空灵的意境,使人身心愉悦。
当然这首诗也包含了诗人对时间的思考,时间永恒,明月高悬,人生短暂,在哲学的范畴中,这首确实值得深思。
没有人物加成的诗篇
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中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大家能获取的信息量也是极少的,只知道他曾经在兖州做兵曹,只能算是无名小辈,史书将其掩埋,他的才华也因此蒙尘,没有清楚张若虚这个人到底有过什么样的遭遇,没有人知道张若虚到底是心胸豁达,心性淡然还是踌躇满志,历史留给他的空间太小了。
唐朝时期并没有张若虚这个人和诗的一席之地,直到北宋年间,郭茂倩在变现《乐府诗集》的时候,找到了这首诗,并将其收录其中。不过这时候的这首诗并没有达到现在的高度,真正让这首诗崛起的,是晚清时期大文学家王闿运,他十分推崇这首诗,并且称这首诗为孤篇横绝、大家之作,也正是这时候起,人们开始关注这个人,一时间风头无量。
【结语】
后来闻一多先生也曾评价这首诗是诗中的顶峰,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这样的评价,毕竟想要真正做到孤篇压全唐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唐朝流传千年的诗词太多了,再加上张若虚这个人本身并没有什么丰功伟绩。
但是在没有外物的影响,只有这么一首孤零零的诗,却能在众多诗词中脱颖而出,给人呈现出一种绝妙的美,这种不惨在人物感情的东西不是更显得有些难得吗?
可能当时的翩翩少年也没有想到,自己写的这首诗,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