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并序)》鉴赏
孔雀东南飞(并序)
【南朝陈】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以轻摩绮艳见称。选编诗集《玉台新咏》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196-220)。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刘兰芝一边,表现出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孔雀东南飞》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是古代民歌最长的叙事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与《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故又有此名。此诗在故事发生后,曾长期在民间流传,不断经人加工润饰。诗前小序,10句53字,为徐陵所加。明人胡应麟称其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此诗共357句,1785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全诗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末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鸳鸯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孔雀东南飞》情节跌宕起伏:开篇,刘兰芝向焦仲卿倾诉在焦家日夜操劳仍遭婆婆刁难,自请遣归。焦仲卿求情无果,夫妻无奈分别,立下誓约。刘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提亲,兄长逼她改嫁。婚期前夕,焦仲卿赶来,指责刘兰芝违背誓言,刘兰芝表明心迹。最终,刘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闻知后自缢于庭树。二人以死抗争封建礼教,死后化为鸳鸯,相向而鸣,给故事增添了浪漫又哀伤的色彩。
本诗的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起兴的手法,用孔雀徘徊比喻夫妇离别并引出刘兰芝、焦仲卿彼此之间的顾恋之情,将全诗笼罩在悲哀深沉的气氛之中。诗篇结尾则以象征永恒爱情与幸福的松柏、梧桐、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们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小结:
庐江府吏有贤妻,善良勤劳多才艺。
可叹不容焦氏母,双双殉情明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