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司马相如写下一封13字的休书,妻子回诗一首成千古绝唱
前言
正所谓"痴情女子负心汉",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诗经·氓》这首诗正是一位弃妇所作,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负心人的谴责和被抛弃的痛苦,而其中一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更是被广泛传唱,一般都是用来劝世间女子不要太依赖一个男人的感情,否则便如身陷泥潭,难以挣脱。
在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一对才子佳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只是大多数人只知道两人是如何的琴瑟和鸣,实际上才子在发迹之后就想要休掉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这位才子就是司马相如。两千年前,他写下一封13字的休书,妻子卓文君毫不示弱的回诗一首,成为千古绝唱。
一、凤求凰
司马相如的才华毋庸置疑,而且他还喜欢练剑,算是个武文双全的翩翩少年郎,卓文君虽然是个商户的女儿,但她读书弹琴谱曲写字样样都好,绝对是个才女,想来容貌也是不差的,否则也不会让司马相如第一眼就心动。难得的是,在封建礼仪中长大的卓文君并没有被那些思想束缚,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以琴声定下终生。
那时候的卓文君还是个寡妇,她也自卑,担心自己配不上这位大才子,没想到司马相如竟然先对她表示了喜爱之情,可想而知卓文君当时是多么的开心。可是家里人是不会同意她嫁给一个家中一贫如洗的穷小子的,于是她趁着夜色逃了出去,和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
两千年来人们都赞扬卓文君敢于冲破封建枷锁的勇气,那么和司马相如在一起之后卓文君真的幸福吗?此时的司马相如是真的穷,从小锦衣玉食的卓文君和他结婚的时候他什么都没有,生活质量好比从天上掉到了地上,而且由于女儿是私奔,卓文君的父亲感到非常丢脸,根本不承认这个姑爷,更别提接济他们了。
二、共苦却不能同甘
也许卓父想的是女儿吃了苦头就会回来了,但他万万没到女儿如此执着,夫妻二人当掉家中的的车马,用这些钱做起了小生意,赚的不多,可维持两个人的生活肯定是足够了。卓文君钗环尽褪,原本是深闺里的女儿,却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抛头露面,自己卖酒、自己在街上清洗酒器。
白天忙了一天,晚上添香在侧,这样的日子辛苦吗?辛苦,但是卓文君心里满足,毕竟每天都能和爱人在一起。最后还是卓父看不下去了,既然木已成舟,况且司马相如也确实有才,于是给卓文君补上了嫁妆仆人,靠着这些钱夫妻二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才子佳人共同谱写了一段流传千年的浪漫,在这场爱情中,世人除了佩服卓文君的勇气外,更加佩服卓文君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两人虽然能够共同吃苦,可是后来司马相如就发达了,却移情别恋了。
三、守护爱情
汉武帝对司马相如的才华表示肯定,从此出了名,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和他结交,其中也不乏女人,面对这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回到家中看到"朱颜辞镜"的妻子,两相比较,他决定跟随自己的视觉走,曾经的携手相伴的日子早已忘却,他对卓文君的态度也愈发冷淡。最终司马相如看上了一个女子,他决定把他带回家,那么家里的妻子怎么办呢?
他写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他相信聪慧的妻子一定能明白他的意思,这行数字里没有"亿","亿"通"意",他告诉妻子:我对你已经无意。果然卓文君看到这封信痛苦万分,她的骄傲不允许她像个泼妇一样和司马相如大闹,当即回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怨郎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不可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司马相如见到妻子的回信万分惭愧,再也不提休妻纳妾之事,众人皆赞卓文君用智慧和才华守护了自己的爱情,挽回了丈夫的心,她一直在丈夫身后默默付出,也不求他大富大贵,可还落得个差点被休的结果,也多亏卓文君有这份才华,丈夫还有点良心,若是这种事情发生在普通女子身上,又会是怎么的一个结局呢?
- 参考资料:《诗经》《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