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
封建礼教的压迫:当时封建礼教逐渐强化,在婚姻制度上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几乎没有婚姻自主权。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恩爱夫妻,但焦母却凭借家长权威强行拆散他们。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又逼迫她改嫁太守之子,完全不顾兰芝的意愿,这一系列情节都深刻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和
门第观念的影响:东汉时期,门第观念开始逐渐抬头。尽管焦仲卿只是一个小吏,刘家也并非高门大户,但从文中“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以及太守家积极为儿子求娶兰芝等情节可以看出,门第在婚姻中已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太守家看重兰芝所谓的“承籍有宦官”,试图通过联姻来巩固或提升家族地位,这也是造成故事悲剧的一个潜在社会因素。
小农经济与家族结构:东汉时期以小农经济为主,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家族观念浓厚。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掌控着家庭的经济大权和成员的命运。焦母作为家庭的长辈,能够决定兰芝的去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在家庭经济和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兰芝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但她的劳动成果并不能改变她在家庭中的被动地位,这体现了经济基础对家庭关系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11民间文学的繁荣:东汉时期民间文学蓬勃发展,乐府诗是这一时期民间文学的重要代表形式。乐府机关负责收集民间歌谣,这些歌谣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愿望。《孔雀东南飞》很可能是在民间口头传说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而成。它以其生动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情感,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最终被记录下来,成
文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当时的一些文人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用文学作品来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焦仲卿和刘兰芝悲剧爱情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平等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